作者:李文道(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)
【思想?yún)R】
編者按
隨著社會的變遷和發(fā)展,今天的中國家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新情況,。家庭財富的增長加劇了教育資源競爭,,互聯(lián)網(wǎng)和信息化削弱了父母的權威,孩子成長發(fā)育提早,、適應社會延后,,家庭結構以小家庭為主,多子家庭在增多,。家庭教育如何與時俱進,?需要我們有既會“做加法”,又會“做減法”的智慧,,以及來自文化自信的定力,。
1.社會變遷對家庭教育帶來新挑戰(zhàn)
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,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里,,中國社會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,社會變遷和家庭結構的改變,對家庭教育帶來諸多挑戰(zhàn),。
家庭財富的增長加劇了教育資源競爭,。2022年,中國人均GDP8.57萬元,,比1978年增長了300多倍,。家庭財富的迅猛增長使家庭用于教育的資源更為豐富,也使爭奪優(yōu)質教育資源的競爭更加激烈,。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被窄化為追求學習成績,,一味強調智育尤其是知識記憶,應試傾向,、“學?;?rdquo;趨勢日益明顯。父母過高的教育期望往往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學業(yè)壓力,,導致孩子從幼兒時期起就“壓力山大”,。上述現(xiàn)象加劇了教育競爭,危及中小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(fā)展,。
互聯(lián)網(wǎng)和信息化削弱了父母的權威,。互聯(lián)網(wǎng)的普及使社會逐漸由“前喻文化”(晚輩向長輩學習)向“后喻文化”(長輩向晚輩學習)過渡,,知識以解構,、重構、反哺等多元化方式產(chǎn)生和擴散,逐漸削弱了父母的知識權威,。父母權威的削弱降低了父母的教養(yǎng)效能,,面對互聯(lián)網(wǎng)時代的孩子,許多父母無所適從,,在家庭教育上左支右絀。有調查發(fā)現(xiàn),,今日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面臨三大困難,,一是“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”(47.4%),二是“輔導孩子學習力不從心”(40%),,三是“不了解孩子的想法”(30.3%),。
今天的孩子生理發(fā)展提早,社會性發(fā)展延后,。由于營養(yǎng)衛(wèi)生保健的提升,,我國中小學生的生理成熟正逐年提早。與此同時,,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受教育年齡的延長,,個體的社會性成熟不斷延后,社會成熟的重要指標——初婚年齡顯著延遲,?!吨袊丝谄詹槟觇b-2020》顯示,2020年,,中國人平均初婚年齡提升至28.67歲,,與2010年相比推后了近4歲。個體生理成熟和社會成熟的時間差距拉大,,導致“成年未成熟”“成年未成家”現(xiàn)象日益突出,,延長了家庭教育的養(yǎng)育周期,加重了父母的家庭教育經(jīng)濟負擔,,增加了親子之間的矛盾,。
今天的家庭結構也發(fā)生了許多變化:城市化進程使傳統(tǒng)的擴展型大家庭減少、核心小家庭增多,。城鄉(xiāng)經(jīng)濟差距使相當多的農(nóng)村父母進城務工,,產(chǎn)生了相當數(shù)量的“流動兒童”家庭和“留守兒童”家庭。離婚率逐年攀高等因素讓近8%的孩子成長于單親家庭和重組家庭,。隨著二孩政策以及普遍三孩的放開,,產(chǎn)生了更高比例的多子女家庭,作為獨生子女的父母在養(yǎng)育多子女時面臨經(jīng)驗缺乏等新問題,。
2.新時代家庭教育要與時俱進
社會變遷和家庭變化,,對家庭教育提出新挑戰(zhàn),家庭教育要與時俱進,以改變來應對改變,,既要學會“做加法”,,又要學會“做減法”,回應時代要求,,迎接新的挑戰(zhàn),,解決新的問題。
家庭教育要學會做“加法”,,即更新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,,增強家庭教育的薄弱環(huán)節(jié)。
父母要主動提升孩子的延遲滿足能力,。經(jīng)濟的富足使許多孩子從小被過度滿足和即時滿足,,弱化甚至喪失了延遲滿足能力。近期一項中澳幼兒延遲滿足能力的對比研究表明:70%的中國孩子不能延遲滿足,。經(jīng)典的“棉花糖實驗”告訴我們,,延遲滿足能力非常重要:幼兒的延遲滿足能力會影響到高中時的學習成績以及30歲時的行為習慣。父母要著意強化孩子延遲滿足的能力,,讓孩子在等待的過程中學會延遲滿足,。
父母要盡早對孩子進行性教育。今天的孩子性成熟提早,,而社會上性環(huán)境相對復雜,,孩子容易受到誘導誤導,這就要求父母從幼兒開始對孩子進行循序漸進的全面性教育,,按照年齡階段逐級進行性自護,、性知識、性道德教育,,以減少乃至避免性意外和性傷害,。
父母要加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。重智輕德輕體的不當教育理念和巨大的學業(yè)壓力使中小學生容易出現(xiàn)各種心理障礙,,父母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,,關注孩子的感受,接納孩子的情緒情感,,通過傾聽與共情及時緩解孩子的消極情緒,、增加孩子的積極情緒。
家庭教育還要學會做“減法”,,即減少甚至拋棄那些不符合新時代要求的理念和做法,。
一要拋棄“家長制”作風,與孩子共同成長,。囿于傳統(tǒng)理念,,有些父母仍維持“家長制”作風,過度強調家長的權威,要求孩子無條件服從,,這既違背時代潮流,,又違背子輩越來越強的社會化趨勢。今天的父母應該以平等的精神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,,變單向教育為雙向教育,,向孩子學習,與孩子共同成長,。
二要主動降低過高的教育期望,,減輕孩子的課業(yè)負擔、學業(yè)壓力,。父母要認真領會并落實“雙減”政策,,讓孩子過正常的家庭生活,,得到全面發(fā)展,。
三要堅決摒棄體罰的教育方式。“棒子底下出孝子”“不打不成才”,,過去的父母往往把體罰看作行之有效的正當?shù)慕逃侄?,而今天的父母應該意識到,體罰不但會傷害孩子的身體,,更會傷害孩子的心理,,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心理疾病。父母應該學習更多的管教和約束孩子不良行為的新方法,,如榜樣示范法,、描述批評法、自然后果法等等,,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,。
3.家庭教育需要堅定文化自信
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八一學校考察時明確指出,,我們的教育改革要堅持文化自信,,好的經(jīng)驗要堅持,不足的要補齊,。文化是一個民族最基本的社會意識形式,,是社會實踐的靈魂。文化邏輯是一個時代最具生命力的邏輯形式,。今天,,隨著中國綜合國力逐步提升、我們離民族復興偉大目標越來越近,,新時代的家庭教育,,更加需要文化自信。
堅持文化自信,要傳承家國文化,。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,,家國思想根深蒂固。“天下之本在國,,國之本在家,,家之本在身”“烈士之愛國也如家”,家國情一脈相承,。傳承家國文化,,家庭教育要提高站位,明確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為家育才,,更是為國育才,,家庭教育要培養(yǎng)德智體美勞全面發(fā)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。傳承家國文化,,要求我們把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精粹融入家庭教育之中,,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家庭教育的核心內容予以重視。
堅持文化自信,,要堅持立德樹人,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:“家庭教育涉及很多方面,但最重要的是品德教育,,是如何做人的教育,。”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,強調“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”“內圣外王”,,把“做人”作為教育的根本目標,,這與我們黨和國家確立的教育根本任務——立德樹人是一脈相承的。在家庭教育中,,父母要通過言傳身教和優(yōu)良家風,,知行合一地踐行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成員中入腦入心,。
堅持文化自信,,要立足傳統(tǒng),科學借鑒國外先進家庭教育理念,。新時代的家庭教育要立足中華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,發(fā)掘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家庭教育優(yōu)良理念和做法,如“蒙以養(yǎng)正”“詩書傳家”“以禮治家”“嚴慈相濟”等等,,為這些傳統(tǒng)思想注入新時代內涵,。同時,要以拿來主義的態(tài)度,,借鑒吸收國外先進教育思想,。
新時代的中國家庭教育,,要融匯古今中外的家庭教育智慧,與時俱進,,更新父母的教育理念,,提升父母的教育效能,讓孩子更加茁壯地成長,。
《光明日報》( 2023年03月21日 15版)